譬如:經銷商采購整車,把所有的零部件的價格摸得清清楚楚,然后把組裝費加進去,這就是摩托車的出廠價,至于企業投入的設備以及管理費等等開支,經銷商一概不管,經銷商只關心的是開出的價格能接受,這筆生意就開工做下去;
不能接受,經銷商再另找一家,但總有整車企業會接這樣的單子。
尤其是零部件企業,曾經的一款新款能賺翻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 現在是,一款新產品不僅銷量不多、而且未能賣出個好價錢。原因是,整車企業越來越挑剔,而零部件企業開發的產品成本卻在上升,而整車企業不管這些,卻一味殺價......
但是,對于那些依靠散單的整車企業,四件事情不能做:
經銷商指定仿冒某一個品牌的事情千萬不能做
有的整車企業以為仿冒不偽劣就可以了,但是隨著我國各地越來越重視對企業品牌的保護仿冒意味著犯罪,雖然有些企業仿冒是由經銷商指定的,但企業千萬不能為一點點的制造利潤而冒這個風險。
為了降成本,偷工減料的事情千萬不能做。
由于經銷商把制造的價格殺得很低,制造企業為了擠出利潤,便在各種零部件上動手腳“摳”錢,甚至把一些廢舊摩托車拆下零部件來進行回收利潤。例如,車架的通用性很強,那就用很低的價格從二手市場上買來,重新利用上。還有,在采購塑件上,把價格壓得很低,塑件企業只能在注塑上摻進更多的回收料,由此來盡最大的可能把成本降下來。但是,這樣做危險行很大。如果車架是回收二次利用的,那就有發生在行駛車架容易斷裂的可能。一旦出了這樣的時候,追查到企業,那有讓企業賠個傾家蕩產。
沒有合同和定金不千萬不去做。
現在銷售市場說得不好聽的是,生意不好做,今天口頭說的要貨,明天就會變卦。如果經銷商覺得某一種款式很好,便找企業定做,價格談好之后一定要付先定簽訂合同,然后在開工之前,必須要把產品的定金給付清了。這樣,制造企業的貨不會被經銷商給“橫掉”。
寧可生意不做,也不要借款購買材料壓在倉庫里堆放著。
企業的備貨一定要控制在10天左右的量上,千萬不要像以前的那樣庫存做一個月的產量。企業盡最大的可能備足現金,而不是庫存。近一段時間,盡管部分摩托車原材料在漲價,但材料沒有漲價的零部件也在乘機“搭便車”。作為整車企業千萬不要在零部件漲聲一片中跟風囤貨,可以這么說,現在許多的原材料根本不具備漲價的條件。如果原材料真的漲價,那么企業制造整車也隨之水漲船高。
隨著摩托車銷售逐漸進入到淡季,企業應該靜下心來籌劃今后的發展,為企業定位找準方向。雖然降成本很重要,但更應該在創新產品、做精產品上花費更多的時間與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