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建議的人是全國人大代表、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建議的內容沒有圍繞他以往關注的汽車產業,而是瞄準了摩托車產業。李書福表示,摩托車產業是出行產業的一部分,摩托車工業的發展為改善城鄉居民生活、擴大機電產品出口及國民經濟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并為汽車工業的發展積累了寶貴經驗和技術創新靈感,但由于全國近190個城市 “禁限摩”等原因,造成市場萎縮,企業轉型升級動能不足,技術進步停滯不前,競爭力不能持續提高。因此,他建議,試點部分城市恢復摩托車上牌及通行,制定摩托車相關交通管理辦法,重新制定摩托車駕照考試等級,加強安全意識培訓和營運摩托車的管理,鼓勵摩托車相關企業在新能源暨摩托電動化方向加大研發力度,出臺全國統一的電摩上牌政策。
建議一出,行業人士與大量摩友在朋友圈迅速轉發,“李書福建議適度放開禁限摩”話題也很快被送上了熱搜,引發了媒體輿論與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關于“禁限摩”這一話題,已是老生常談,每一個喜歡摩托車的人都為之扼腕嘆息卻又無可奈何。在李書福之前,已有左宗申、涂建華等多名企業家就解除“禁限摩”一事在“兩會”上頻頻發聲,特別是在2013年,左宗申親自騎摩托與其他坐地鐵、開汽車的政協委員進行速度大比拼并最終勝出的事例曾一度引起了各界熱烈討論,但最終仍然偃旗息鼓,政策也沒有出現絲毫松動。時至今日,討論摩托車的產品功能、排放污染、交通法規、城市形象等問題已不再重要,因為每一項與汽車相比,摩托車都有它的特點和優勢,這是顯而易見的,同時摩托車也是當下緩解城市交通擁堵、提高通勤效率的重要載體,但就是這樣一個對國家經濟發展與社會民生有極大幫助推動的產業,卻得不到很多人的認可。在某些掌權者狹隘、片面的思想主導下,“禁限摩”這一不合法、不合規的政策在國內多個大中型城市中實施,給喜愛摩托車的車友當頭一棒,直到現在仍然沒有回過神。
我們之所以如此關注李書福的建議,一方面是李書福本身所代表的國內自主汽車品牌“吉利”近年來發展迅速,成績斐然,同時企業在2016收購了29.77%錢江股份,成為錢江摩托第一大股東,正式吹響了進軍摩托車行業的號角,社會影響力一時無兩;另一方面則是真真正正希望我們的代表們能夠為摩托車行業發聲,推動“禁限摩”破冰,找回曾經屬于摩托車的駕駛樂趣。不過令人遺憾的是,近十年來關于解除“禁限摩”的提案似乎都只是口號與表態,最后都沒有落到實處,無論是企業還是消費者,都只能在狹小的市場空間里“自娛自樂”。不過值得欣慰的是,一些城市近來已經開始推動摩托車部分解禁,比如西安,在2017年“禁摩令”廢除后,就已經在城區內向摩托車開放路權了,引來了行業一片贊譽。
歸根到底,在短時間內解除“禁限摩”政策并不現實,因為這需要一個較長時間的民調、論證、修正和試點過程,一切順利后才有可能大規模地鋪開推行,但從目前各地實際情況來看,就算花個三年五載,情況恐怕也不見得有所改觀。不過,我們并不能就此放棄,只要堅守初心,做好本業,推動產品技術轉型升級,對于摩托車行業而言,未來仍有證明自己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