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微幅上揚到再度下跌,中國摩托車行業只花了一年時間。嚴峻復雜的宏觀經濟形勢和內外交困的車輛制造業發展現狀,讓很多企業在隨波逐流與激烈競爭中被淘汰出局,摩托車產業充分感受到寒冬來臨的徹骨冰冷。但所謂的“夕陽產業”真的沒有上升空間了嗎?產業未來的發展道路是否越來越窄?事實并非如此。在市場整體行情趨于低迷的背景下,依然有一些企業努力做出改變,以積極進取的態度與創變革新的方式“拒絕平庸”。
2018年,從倡導“激情•自由•樂趣•環保”的豪爵鈴木到“七劍出鞘”的新大洲本田,從在巴厘島召開全球新品發布會的貝納利到震撼推出全新“VOGE無極”品牌的隆鑫……每一家企業都在用實際行動表現出對創新的不懈追求和對市場的堅定信心。海爾張瑞敏曾經說過:“沒有成功的企業,只有時代的企業。”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摩托車產業生存環境惡化的背景下,更能凸顯出企業真正的核心競爭力。選擇隨遇而安,隨波逐流,只會讓企業淪為平庸,泯然眾人,而于逆勢中尋求機遇,挖掘痛點與爆點,匹配終端消費需求,才能夠實現新的蛻變突破。
在這個移動互聯網的時代,無論是品牌、價值、渠道,還是產品、服務、價格都顯得那么脆弱,隨時有可能被顛覆,但唯有思想,是值得也必須恪守與發揚的。在任何發展時期,“用戶至上”的價值觀永遠都是適用的,也是企業打造核心競爭力,拒絕同質化與平庸化的關鍵所在。縱觀當今摩托車行業,領軍企業無一不是將“以客戶為中心,以需求為導向”樹立為發展方針,在不確定性與高競爭性中始終堅持的發展路線。企業需要更加緊密的與用戶溝通交流,保持良性合作的關系,有利于更加理性和感性地解讀用戶需求,從而為其創造出更具可持續性的價值,構建新型的“客商”一體化關系。
我們可以看到,如今的國內摩托車行業,雖然體量規模依然保持在千萬級別,但這其中有多少只靠數量、不看質量的產品?有多少渾水摸魚、打擦邊球的品牌?又有多少不思進取、茍延殘喘的企業?行業需要轉型升級,但絕不能人云亦云,也并非小富即安,而是要始終貫徹“用戶至上”的思想方針,以終端需求與深層體驗為目標,完成對企業的改造提升,推動對行業根基的夯實堅固。
一家成功的企業,并非只看報表數據的增減漲跌,更在于對用戶需求的解讀與把握,這是與平庸之流區別的關鍵,也將是未來中國摩托車產業發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