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鼓勵人們騎摩托車上下班,英國Carole Nash通過免費為英國和愛爾蘭的摩托車投保人提供保險的方式,支持騎行工作周。在國內(nèi)的禁限摩政策還進行的如火如荼的時候,歐洲很多國家便選擇大力鼓勵民眾騎摩托車出行。
早在2009年,意大利政府便出臺了總額20億歐元的措施,其中包括對消費者購買符合環(huán)保標準的摩托車,給予一次性補助和相應(yīng)的信貸支持。僅一年的時間,意大利新車注冊量達到約40萬輛。而作為大力發(fā)展摩托車的回報,意大利全國主要城市的交通擁堵狀況得到了有效的緩解。
為什么要鼓勵將摩托車作為城市通勤的主要交通工具?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可以快速而有效的緩解交通擁堵。
為此,各國都進行過不同試驗測試。比利時布魯塞爾是歐洲一個典型的密集城市地區(qū),他們曾經(jīng)選擇了一條最擁擠的路線,進行摩托車緩解交通擁堵的應(yīng)用測試研究。研究結(jié)果表明,如果10%的駕駛汽車的居民能夠放棄使用汽車,選擇摩托車作為交通工具,將會減少40%的交通擁堵。而當(dāng)25%的汽車司機換乘摩托車或輕便摩托車時,道路使用者的擁擠的情況很將會消除。
同樣中汽協(xié)摩托車分會秘書長李彬在闡述摩托車的重要性時也提出了一項測試結(jié)果,同樣一段路程,使用三種交通工具來跑,摩托車最快,其次是公交車,汽車是最慢的。由此看來,摩托車的在城市路況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快速迅捷是除汽車意外的其他陸上交通工具所不能比擬的。在快速的同時也可能對城市交通擁堵起到極大的改善作用。
第二,摩托車占據(jù)空間少。
現(xiàn)在的城市空間越來越密集,寸土寸金。地上三層、地下三層,停車位依然是讓司機頭疼的問題。小編有一個朋友,周末每次開車出門前,都必須事先想好所到之地是否方便停車、停在哪里,只有這個問題事先解決,他才敢放心大膽地開車出門。否則將在尋找停車位的路途上,浪費很多時間。而如果我們鼓勵摩托車出行,一輛四輪汽車的停車位可以停放四輛摩托車,占用空間少,根本無需擔(dān)心停車位的問題。
第三,摩托車污染物排放量少,節(jié)能環(huán)保。
我們現(xiàn)在越來越提倡環(huán)保出行、低碳綠色出行,那我們就更應(yīng)該鼓勵選擇摩托車出行了。一輛97cc排量的摩托車百公里平均油耗僅1.9L,這樣的油耗相比很多混合動力汽車都要低得多。加之,最近幾年電動摩托車技術(shù)的發(fā)展完善,電動化摩托車可以為城市通勤提供更加環(huán)保低碳的交通工具。
第四,摩托車有利于身心健康。
國外對摩托車司機和汽車司機的一項調(diào)查顯示,摩托車司機出行的幸福感明顯高于汽車司機。有大約60%的汽車司機在日常通勤因為塞車而感到沮喪,而大約只有13%的摩托車騎士遇到塞車的情況下會有這種感覺。騎摩托車、輕便摩托車通勤的人,對于半小時的行程不會感到有負面的情緒,甚至感到愉悅,而半小時之后的行程所帶來的負面情緒也可以忽略不計。
焦躁不安等負面情緒不僅影響駕駛?cè)说男那椋€能因此帶來駕駛隱患,增加交通事故發(fā)生的可能性。所以,為了你跟他人的生命安全,你更應(yīng)該選擇摩托車出行。
道理就是這么個道理,然而在國內(nèi)目前的政策環(huán)境下,我們不乞求什么大力鼓勵摩托車出行,先消除對摩托車的偏見,解決禁限摩政策才是關(guān)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