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寶馬在1925年生產的“能負擔得起”的R39也是跟G310R類似的單汽缸車型。但是R39慘淡的銷量肯定不是寶馬愿意在G310R身上看到的。它在生產兩年后就停產了。但是不管怎么說,R39的失敗對寶馬公司來說意義不大,畢竟在高端市場有其他利潤更好的車型一直在銷售維持公司運轉。
1929年后,伴隨著經濟動蕩,一切東西都變了。高端車型市場急劇萎縮。因此寶馬必須迎合大眾需求做出新車型來。1931年寶馬推出單缸車型R2,排量僅有198cc,可以說是歷史上排量最小的寶馬車型。相比于其他公司的高價車型,R2售價僅僅975德國馬克。而且價格不是最關鍵的。因為排量小,甚至駕駛R2不需要駕照而且還可以規避道路稅。在經濟形勢極其嚴酷的環境下,R2的銷量還是達到了15000臺。
當然,當經濟環境改善后,排量750cc的R12又引領風騷年銷量超過10000臺。
快進到70年代,寶馬開發了新的入門車型R45。從1978年到1985年期間一直在生產。但是車型過于單薄,大家一致認為有負寶馬的名聲。在生產期間售出共計28000臺。
盡管過去不一定代表未來,但如果寶馬在2008年就推出G310R也許成功的幾率會更大些。它的品牌歷史很好的解釋了在經濟狀況良好的時候“瞄準低端市場”的策略缺陷。
寶馬是一個有抱負的品牌。超過1000cc的車型銷量都不錯。而低于1000cc的品牌銷量就有點不那么亮眼。如果寶馬想要擴大自己的市場份額,也許建立另外一個副品牌是個不錯的選擇。
在60年代,寶馬曾收購了一家名叫Glas的德國公司專門生產小排量車型。不過過于追求銷量而通過生產低于某個價格區間的車型對于豪華品牌來說并沒有多少好處,但通過Glas這個品牌的建立并不會拉低寶馬的品牌檔次和利潤率。當然了這個策略同時試用于摩托車和汽車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