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4月15日新國標政策實施以來,電動車行業經歷了有史以來范圍最廣、影響最深的行業洗牌。一部分電動車企業、經銷商紛紛淘汰出局。
近日,浙江電視臺經濟頻道對蕭山等地的電動車企業進行走訪。這個原先有30家電動車廠的地方,目前僅剩5家,倒閉率86%。
而且市場反應新國標車賣不動,某些知名品牌,頂峰時期能產銷20萬臺,如今下跌三成!
在已然成事實的新國標政策下,留下的電動車企業、經銷商還將繼續面臨挑戰。可以預測到未來,這三類企業將會被市場淘汰。
資質不齊全的小企業,將最先淘汰
新國標政策提高了電動車行業標準,電摩資質、3C認證都是市場、經銷商考量企業能力的重要因素。例如,從事電動摩托車生產的企業,需要持有工信部頒發的摩托車生產資質,但是電動車行業能獲得一級摩托車生產資質的企業少之又少。無錫和臺州的電動車企業多以豪華款為主,電摩資質成為他們發展路上的攔路虎。許多企業無力經營,面臨倒閉。
把握不住經銷商大客戶的企業,發展將更加艱難
經銷商是連接市場與電動車企業的重要環節,在新國標政策實施以來,也是最先沖鋒陷陣,損失嚴重的群體。在行業發展并不順暢的大環境下,大客戶經銷商在企業的市場競爭中將起到重要作用。大客戶經銷商成為電動車企業爭奪對象。所以未來,那些把握不住經銷商大客戶的企業,日子將更加艱難。
靠低價上位的企業,也會因為低價被淘汰
很多企業喜歡走價格戰路線,美之曰,薄利多銷。但是,一時低價,一時爽。長此以往,只能將自己拖垮。從消費者的終極需要出發考慮,優質的產品公道的價格,才是消費者正真需要的。所以,那些靠低價上位的企業,消費者一時買賬,在購買的同時也會被打上廉價劣質的標簽,畢竟一分價格一分貨的道理大家都懂。這部分企業一部分被更低價的企業取代,一部分被優質品牌打敗。
電動車行業擁有龐大的用戶群體是不爭的事實,即使新國標政策給了電動車企業巨大沖擊,但是隨著發展,經過洗禮后的電動車行業必將涌現一批更加強勁的電動車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