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3月26日,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和發展改革委聯合發布《關于進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通知明確指出新能源乘用車﹑新能源客車﹑新能源專用車補貼大幅下降。隨著補貼的退坡,磷酸鐵鋰電池或許會在短期內實現逆襲。
一﹑磷酸鐵鋰電池實現逆襲的優勢
雖然當前市場三元鋰電池仍然為大多數新能源汽車和兩輪電動車所配用,但隨著政策補貼的逐漸退坡和新國標的實施,磷酸鐵鋰電池將憑借多方優勢實現復蘇。
自身優勢:
雖然三元鋰電池優勢明顯,但是它的劣勢仍不可忽視:三元鋰材料不穩定,在200度左右的高溫環境下容易分解,使得新能源汽車存在自燃的隱患和風險,尤其在客車、專用車領域的應用并不理想。相比之下,磷酸鐵鋰電池的最大優勢就是它的安全穩定性,它是目前最安全的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而且循環使用壽命高達2000次以上。
市場優勢:
只有在對比中才會凸顯優勢。盡管使用三元鋰電池是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大方向,但是目前三元鋰電池的研發生產技術并不成熟,仍處于初級階段。而今,新能源汽車發展飛速/市場需求大增,要實現三元鋰電池的技術突破和量化生產以滿足需求,這不是一兩個月就能達到的,需要較長的時間,況且三元鋰電的生產成本較高。但是補貼已經退坡,企業要實現利潤不出現大滑坡,要么大幅漲價,要么采用更高能量密度的電池以爭取較高檔的補貼,要么降低成本,顯然大幅漲價并非長久之計。而磷酸鐵鋰電池一方面能量密度高,可達140Wh/Kg,符合補貼要求;另一方面原材料成本低,這兩點正好契合了企業當下的要緊需求。另外,磷酸鐵鋰電池起步早,發展時間長,在技術上已經相對成熟。目前,國內很多磷酸鐵鋰成組能量密度已經達到三元NCM523的水平,并且還在不斷提升中。加上其本身安全性好﹑壽命長﹑能量密度高,在市場的運用更加廣泛,尤其是在大型客車/公交車和專用車領域占比優勢明顯。
論據一:
從國家工信部第317批《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來看,新能源汽車中配套磷酸鐵鋰電池的有61款車型(占比60.4%);客車和專用車均以磷酸鐵鋰電池為主。由此可見,磷酸鐵鋰在目前新能源汽車市場中的位置舉足輕重!
論據二:
從1月最新的裝機量來看,2019年1月我國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裝機總電量約4.98GWh,同比增長281%。其中,磷酸鐵鋰電池裝機電量約1.42GWh,同比增長177%。
論據三:
新國標實施,電動車朝著輕量化發展,對整車重量有嚴格要求。三元鋰電池雖然重量輕,但是價格高。而使用性價比更高的磷酸鐵鋰電池并不會比三元鋰電池增重太多,對整車影響小。
二﹑各大企業﹑電池商看好磷酸鐵鋰電池
大型車企:
為控制成本以應對補貼退坡的壓力,部分企業(諸如北汽新能源和江淮汽車)已經進行相應調整,提前考慮布局使用磷酸鐵鋰電池的發展路線。而且擁有磷酸鐵鋰電池豐富技術儲備的行業大企----比亞迪已在青海計劃建設碳酸鋰工廠。
電池巨頭:
針對上述發展形勢,已有龍頭電池廠開始攜手汽車大企,大批量采購磷酸鐵鋰材料,研發生產具有針對性的磷酸鐵鋰電池。作為電池行業的巨頭,國軒高科與江淮汽車﹑上汽大通、大運汽車、金龍客車等汽車大企達成戰略合作;目前研發量產的磷酸鐵鋰電芯產品能量密度超過180Wh/kg,在pack后能達到140wh/kg;另外,在工業車輛領域,針對該細分市場對于電池的技術要求,國軒高科專門開發出了針對叉車的磷酸鐵鋰電池。
另外,像天能﹑超威﹑京球﹑巨鋰美等眾多行業內大品牌都在加大鋰電池(包括三元鋰電池﹑磷酸鐵鋰電池等)的推廣力度。
綜上可見,不論是這些大型車企還是電池巨頭都看好磷酸鐵鋰的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