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名思義,“帶牌銷售”,是指消費者在設立了便民服務點的門店購車后,可直接在現場領取行駛證和號牌。購車、上牌,一站式辦理。
近日,據北京日報報道稱,北京交管部門現已與北京自行車電動車行業協會進行聯合試點,推行電動自行車銷售單位代辦注冊登記便民新舉措。
此前,北京市民在購買電動自行車后,只有前往本地非機動車登記站進行車輛查驗后,才能辦理登記上牌手續。
如今,購車人只需攜帶本人身份證原件,前往設立便民服務店的銷售網點,即可完成登記上牌工作。
目前已經設立的上牌點
此舉大大方便了北京市民,很多有購車需求的消費者表示,以前老是擔心買了車上牌是個大麻煩,如今“帶牌銷售”政策一出,不僅簡化了上牌手續,也實現了讓消費者買車上牌“最多跑一次”到“一次都不跑”的跨越。
營商電動車認為,帶牌銷售的意義不僅在于方便消費者,同時對于政府部門管理電動車也起到了極大的輔助作用。
首先從源頭上杜絕了無牌車、超標車流向市場;其次緩解了車管所的壓力;再次經銷商進貨時考慮到帶牌銷售的限制,會直接拒絕超標車和非法車輛,于人于己,于行業發展于政府部門管理,帶牌銷售似乎都是一項良心舉措。
很多人會疑惑,小編為什么會說“似乎”一詞,不應該自信點把“似乎”去掉嗎?
其實不然,如果你看過了電動車保有量大省,中原第一城市河南鄭州的帶牌銷售情況,或許會對“帶牌銷售”的合理性以及可行性多一些考量。
從19年新國標正式落地執行以來,擁有300萬+電動車保有量的河南鄭州,積極響應國家規范管理電動車號召,本著解決人民群眾電動車老是被偷問題的決心,斥資1.8個億,為鄭州電動車上牌的同時鼓勵經銷商帶牌銷售,把電動車上牌管理難題全權交由銷售單位解決。
既然是防盜備案牌,政府出資1.8億自然用于補貼經銷商,讓經銷商給電動車裝100元左右成本的防盜器,不讓消費者買單。
耗時9個月后,鄭州300萬輛存量電動車上好了防盜備案牌。但一個明顯的問題也就此暴露,1.8億補貼,全部用在了存量市場電動車登記上牌上面,增量市場的電動車再上牌時,政府補貼已所剩無幾。
沒有了政府補貼,100元成本的防盜定位器讓經銷商發了難。
實行了9個月的帶牌銷售,消費者下意識的認為鄭州電動車上牌不需要花自己一分錢,而政府補貼用完要以后,經銷商又不愿意為這100元的防盜定位器買單。
電動車防盜定位追蹤器
如此一來,為了不掏這100元的防盜定位器費用,“假牌”、“套牌”、“廣告牌”漫天飛,一個鄭州市五種電動車牌照不止一次被媒體報道。鄭州電動車市場上牌亂象不僅沒有解決,反而愈演愈烈,鬧出了不少笑話。
營商電動車認為,“帶牌銷售”固然是好,但如果政府部門在制定相關政策時沒有綜合考慮消費者和經銷商各自的利益,用不完善的上牌政策解決電動車上牌難題,必然只會像鄭州一樣,適得其反,好心辦壞事。
當然,“帶牌銷售”本質上,絕對是一件便民惠民的措施,從源頭上規范和優化了電動車管理難題,刺激了消費者對綠色交通工具的購買需求,也進一步推動了電動車行業的健康發展。
我們希望這樣的舉措越多越好,但一定要在各方面都綜合考慮、合理可行的基礎上,為消費者、經銷商帶來真正意義上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