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被譽為最安全的出行方式,那一定要屬騎電動車出行了。
就在大家騎著自己心愛的小摩托,暢行在城市里的各個角落時,一個更為嚴格的騎行政策面世了,這也是繼電動車新國標出臺后的另一個“噩耗”。
早在5月份,公安部發布了“一盔一帶”安全守護活動,來增強群眾安全騎行的意識,推進合法騎行、文明騎行。
政策明確表示,騎乘摩托車不佩戴安全頭盔將會受到處罰,電動自行車除外。這條規定,或許將促進電動自行車迎來一波小爆發。
不難發現的是,“頭盔”一詞一度登上熱搜,漲價、脫銷充斥在互聯網的各個角落,朋友圈也出現了頭盔的代購,頭盔也成為了2020年最火產品之一。
今天,你戴頭盔了嗎?
“不戴頭盔小心交警蜀黍罰款喲!”說實話,這樣的政策勢必會有那么一波人受不了帶頭盔的不便,從而轉向電動兩輪,對于這些人而言,駕駛簡單,騎行約束少的電動自行車就是更好的選擇。
不過話又說回來,六月份來臨,大街上騎電動車的你還是抓緊遵守吧!避免不必要的損失,頭盔要帶,騎車帶人也是不允許的,安全第一吧!嚴查嚴打下的電動車,但愿可以迎來新的時代,讓道路交通更規范的同時,也讓我們的出行更加文明。
期待政策背后的電動車能夠降低事故率
自從電動車新國標在2019年4月15日正式實施,電動車一直處于一個“沒有話語權”地位,什么都是電動車的錯,一直以電動車事故頻發的例子,警醒用戶,難道真的是這樣嗎?
更多騎電動車的用戶矛盾也由此而生,網友從未停止的質疑一直持續在“難道機動車的事故不多嗎?”,改善電動車的管理制度,一些地區的一刀切,帶來的更是激化群眾矛盾,以及電動車與機動車的爭議。
面對頭盔佩戴制度的出臺,可能一些人會覺得比較費事,但是在生與死面前,毫不起眼的它卻能發揮出決定性的作用。據測算:人的頭部一般可以承受450公斤作用的沖擊力。安全防護頭盔的這幾種功能可減少沖擊力約1850公斤,因此在發生交通事故時受到猛烈撞擊,頭盔可以有效地保護頭部。
越來越規范化的交通才是民之所向
非機動車沒有路權可怎么辦?馬路上的非機動車道上劃滿的騎車停車位合適可以取消?專用于非機動車行駛的專屬道路何時能夠到來?
專車專道何其美哉,一切變得井然有序,這才是大家想要的交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