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行各業里,廠商合作之初,都是奔著“廠商攜手共同發展”這個目標去努力去拼搏。廠家、商家本就是同一戰壕里的戰友,只有齊心協力,才能共同發展壯大。在電動車行業里,對于廠家而言,經銷商仍然是相對弱勢群體,肯定也存在廠大欺商的現象。如果你的經銷商賺不到錢,廠家發展的根基就會受挫,筆者整理了電動車經銷商的五方面底線,希望電動車廠家不要碰觸。
一、電動車質量問題困擾多
電動車廠家質量出現質問題再所難免,但對電動車經銷商產生的困擾就來了,除了影響商家在當地的信譽外,還有三點讓經銷商頭疼不已。一是電動車廠家一般不會照價賠償質量問題帶來的損失,肯定需要經銷商承擔一些后續賠償;更為嚴重是因信譽損傷帶來的間接損失無法估值,廠家更是無法補償。二是如果因為質量問題導致的與消費者糾紛,很多中小廠家根本就沒有公關體系,更為了方便省事,將消費者糾紛直接扔給經銷商自己處理。
對于經銷商而言,質量是生命、是口碑、是經銷商安家立業的根基。試想一下,一個小小的縣城,如果因為電動車出現較為嚴重的問題導致的消費者人財損失,幾天時間就會滿城皆知,如果這樣,經銷商還怎么生存。如果電動車熱銷有利可圖,經銷商還會去好好做,如果電動車沒有競爭力還問題頻發,經銷商只能放棄該品牌產品。
二、廠家業務人員變動過頻,過多承諾無法兌現
電動車行業中,當下有不少的中小廠家本身業務人員就少,再因為待遇、發展平臺、管理等問題導致廠家業務員頻繁更換。尤其現在大多電動車廠家還是以銷售業績定薪水提成的方式,不少電動車廠家業務人員為了拿提成、拿獎金而讓經銷商多進車子或者配件,胡亂承諾虛假承諾,提成獎金到手經銷商承諾無法兌現時選擇離開,而廠家大多不會去兌現那些承諾,最終受損失的還是經銷商。
三、電動車缺貨問題,熱銷車款發貨周期長
每年旺季時或者例如今年的疫情停滯等原因,亦或是很多電動車廠家沒有銜接好配套商和物流商等,造成電動車部分車款或零部件缺貨。經銷商訂車打款后為了迎接旺季,不得不臨時調整訂車計劃,會導致部分款式電動車超出預期進貨量,而部分款電動車庫存幾乎為零。還有的情況是熱銷款電動車,發貨周期很長,這個時候發貨快慢會直接影響電動車經銷商的收益大。
在這里要提醒經銷商,如果有的是因為廠家資金運轉等問題導致缺貨,打款訂車需要備加謹慎,防止廠家卷款跑路。
大多電動車廠家都有戰斗車很多公司有旺銷的產品,也有滯銷的產品,為了消化滯銷品,往往采取與旺銷產品捆綁進貨的方法。經銷商大小都是個老板,當然不喜歡在別人的強迫下做事,更何況將產品送往終端時沒人有接受捆綁銷售,此時,經銷商只能透支旺銷產品的利潤,來促動滯銷品,利潤率降低還惹下游客戶討厭。
四、壓貨現象嚴重,過多占用經銷商現金流
電動車廠家經常會召開年中會議、年終營銷大會或者在旺季來臨之前,召開小型區域訂貨會,盡量讓經銷商經營自己的品牌產品。經銷商經營一個品牌當然會很用心,而經營多個品牌不可避免會分心。電動車廠家為了沖銷量,就會開出比別的品牌更好的訂車政策,向經銷商壓貨,經銷商雖然享受了相對超值的政策,但當有更高利潤產品擺在其面前時,矛盾就可能會激化。換句話說,如果經銷商實力有限,運營稍顯吃力,如果這時占用他太多現金流,則會導致經銷商無法開展當地市場銷售,形成惡性循環。
五、銷售支持簡單粗暴,不與經銷商同心同力
很多電動車廠家以及業務人員,不能跟經銷商群策群力,結合當地市場帶來完整的促銷計劃,只是給出大體框架,由經銷商根據當地實際情況自由發揮。同時告訴經銷商月計劃指標、季度指標、年計劃指標等,費用報銷比例與銷售額度掛鉤等等。這樣看起來廠家合適,完不成任務還可以扣除部分費用。但作為電動車經銷商來講,規避風險費用支出是很重要的一項工作,當他們沒有把握從廠家報銷該筆費用時,他們寧可選擇少做促銷或者不做,久而久之,品牌始終做不大做不強,終將被競爭品牌搶占市場份額,這樣的品牌就很難再翻身了。
綜上所述,這五點是電動車廠家不要碰觸的經銷商底線,廠商合作共行不易,當攜手共進,砥礪前行。